本屆CADE博覽會圍繞主題“同一個地球,明日可持續”展開,旨在探討建筑設計如何滿足未來的需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博覽會分為四大板塊:“明日世界”“明日場所”“明日知材”和“明日之界”,每個板塊包含不同專業主題的展區以及會議活動,展示建筑設計的未來趨勢和創新成果。
探索未來的中國建筑
在“科技助力冬奧建筑之美”展區,能看到北京冬奧會的規劃、設計、建設和賽后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環節中,融入先進科學技術的冬奧場館規劃設計經驗。這一展示體現了中國建筑師在奧林匹克議程和中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與城市更新緊密結合的冬奧設施賽時和賽后的可持續思考和探索。
“科技助力冬奧建筑之美”展區
同時,在“當代中國城市與建筑實踐特展區”,展示了三個多元實踐案例:上海奉賢浦南運河研究與設計、成都環城生態區實踐與探索,以及動物園理想家·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這些實踐通過空間策略的方式介入當代中國城鄉環境和建筑營造。展覽中,當代中國建筑師突破了傳統建筑專業的邊界,將設計思考置于更大的語境中。
例如,在奉賢提出的一江一河一灣一港“王”字意向發展格局中,浦南運河占據重要地位。奉賢區人民政府與同濟大學合作,東至泐馬河港,西至龍泉渡的區域,全長33公里,國內多家建筑設計團隊參與其中的研究設計。此次展覽也展示了成都環城生態區的實踐成果,包括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擴建項目、橋梁基礎設施提升和主題園區,從建筑與設計視角,探討了環城生態區如何作為空間載體,實現自然與城市公共活動、文旅科教、城市生活、基礎服務的多元復合。
“展: 中國與世界”展區
本次博覽會上的“展: 中國與世界”則為參觀者呈現了中國建筑的多元化,以及中國與世界建筑的和諧共生。具體包含中國在UIA世界建筑師大會中,于2023年以主題“共享·共生·共棲” 以及2021年以主題“理性·人文: 開放多元的中國建筑” 所進行的國際建筑展覽交流活動、UIA2021中國主題展區精品作品回歸展、2021亞洲建筑師協會獲獎作品等內容,從多角度呈現了中國與世界在建筑領域的密不可分。
“∑建筑x科技x未來”的建筑學八校聯展
數字化與新媒體科技對于建筑產生了巨大影響,包含新的設計工具、營造工法、構筑思維與方式等。本次博覽會包含了“∑建筑x科技x未來”的建筑學八校聯展,參觀者將能領略建筑學術界在數字化時代前沿的教學與科研成果,同時看到中國建筑邁向未來的發展方向。
綠色建筑 可持續發展
綠色低碳是未來城市發展中的重要議題之一。在本次博覽會上,特設了名為“低碳未來綠色前行”的主題展區,與參觀者分享這一主題的內容。
通過沉浸式的多媒體交互體驗,展區全方位展示綠色低碳設計理念、方法策略和技術手段,突出展現了建筑師引領下的積極綠色設計研究成果,并展望低碳時代高品質綠色建筑的新發展趨勢和建筑產能化的實踐成果。
同時,展覽現場還展示了眾多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建筑設計的示范項目,以設計實踐引領綠色發展,為行業提供本土、人性、低碳、長壽、智慧的綠色建筑案例典范。
空間優化,建筑如何再塑城市
中國城市的飛速發展經過了從野蠻生長到逐步精細化的歷程。本次博覽會展示了城市更新進程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讓參觀者們能夠近距離感受到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和創造力,以及建筑對城市空間優化的影響。
如策展人所言,“當下的中國已經很顯然從增量發展進入了一種內涵式的存量發展的周期,面對城市更新的問題,我們這次的展覽希望從不同維度的不同切片,去呈現我們一個復雜而多樣性并且豐富多彩的城市更新的現狀。”“煥而新生,城市更新”展區全面展示了城市更新領域具有探索性的多樣化更新項目,通過與聯展建筑師們的共同展示、對話探討等方式,共同為大眾呈現了一場行業內多樣化的更新實踐,展現了當下城市蓬勃的存量更新進程。
在“未來街景重構”展區展現了國內首次對于未來智能城市街區的設想。讓參訪者預見了未來的城市街區將有的變化,看見數智化的空間與設施如何為街區賦能。
“十字水街”©同濟大學
“商業建筑主題展區”以“城市、商業、文化”為核心,呈現全球創新的商業地標項目。展區探索新范式,包括可再生設計、科技進步和智能經濟建筑需求,為后疫情時代零售業復蘇提供關鍵支持。
此外,“觸發主題展區”則以“觸發”為關鍵詞,呈現建筑超越設計本身的作用,成為一種“觸媒”,引發善意的改變與無限的可能性。策展人希望通過這次展覽,為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營造做出些許貢獻。
材料創新引領設計未來
在當代建筑設計領域,材料創新成為了引領未來的關鍵要素。無論是探索材料與文化的共生關系,還是挖掘空間與材料的多維互動,都為建筑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特展區
在“走向平衡——形質合一”主題展區中,浙大設計院展示了平衡建筑理論框架中方法論層面的研究成果。通過“文化共生”“場地共境”和“形質共構”三個主題,展覽探索了材料在不同的價值邏輯中如何與文化內核、場地文脈和建構特性相契合,創造出形質合一的空間表達。
此外,“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特展區在博覽會上展示設計與材料的空間美學。展區與5家新銳建筑師事務所和5家業內先鋒材料企業合作,以不銹鋼、玻璃、陶磚、竹材和膜材五種材料為主材,圍繞著“庇所”主題,共創5個獨具風格的空間裝置,呈現不同情景和體驗。這些裝置具有超強的互動性,讓參觀者深入作品內部,體驗、觸碰材料的多個維度。
除了展覽活動,博覽會期間還舉辦了一系列會議和活動,包括BCC國際建筑科技大會,匯聚國內外知名建筑事務所主理人、建筑大師和專家學者,分享他們對城市發展和規劃的思考和創新見解。同時,近30場的主題建筑師沙龍,為建筑從業者和學者提供一個分享知識、交流觀點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