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項債發行情況 //
今年以來,多地加碼基建,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Wind 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6 日,前 11 個多月地方債中專項債發行已突破 5 萬億,達 5.07 萬億,創專項債發行歷史新高。

專家分析表示,今年專項債發行創新高,其實際意義在于獲得更多資金來實現 " 穩經濟 "。當前看來,地方債的發行規模將可能帶動基建投資實現全年兩位數的增長目標。
具體今年各月情況來看,2022 年專項債發行并不早,從 1 月中旬才開始,不過發行速度較快。Wind 數據顯示,1 月 13 日,河南省率先拉開地方債發行大幕,半個多月時間就完成 136 只專項債發行,合計募資 5764.5 億。隨后 2 至 4 月份發行均在 5000 億以下,5 月和 6 月成為全年發行的高峰期,分別融資達 7753.6 億和 14912.8 億。高峰期后下半年各月發行快速下降,除了 10 月份融資超過 5000 億外,其余各月均在 2500 億以下,可見 2022 年專項債發行基本已接近尾聲,12 月份發行規模或不大。

此外從各省市自治區來看,目前專項債發行規模最大為廣東省,共發行了 91 只,融資達 4938.75 億。緊隨其后山東、浙江、河南等 10 個省市發行規模也較大,均超過 2000 億。此外江西、湖南等 11 個省、市、自治區發行也不小,超過 1000 億。其余省、自治區融資在 1000 億以下,可見今年各省市自治區之間專項債發行差距較大。

// 對大基建產業提振明顯 //
地方債發行帶動下,一批重大基建項目正在加快沖刺全年目標。據機構測算,今年新增專項債中超過六成投向基建領域,與去年末相比上升 3 個百分點。
從基建內部投向來看,下半年專項債資金主要投向了水務(6.4%)、鐵路(6.7%)、公路(5.0%)、軌道交通(2.1%)等項目;生態環保、文旅類投向占比則持續壓降;投向新基建的比例則有所提升。
從非基建內部投向來看,下半年專項債資金主要投向了產業園區建設(23.7%)以及棚改、舊改、保障性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17.2%);此外,用于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專項債占比發行規模及比例較上半年有所提升。
// 明年專項債發行展望及投資 //
信達證券預計 2023 年還會前置發行,也就是趕在明年上半年多發行。原因有兩點:一是明年上半年依然有支持基建投資的需求,畢竟地產端的恢復企穩大概率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疊加明年年初是有實現經濟增長開門紅,提振市場信心需要的;二是今年的結存限額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在今年四季度更多地形成實物工作量,所以明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如果投資基建需要募集新的專項債資金。綜上,明年專項債要后置發行使用的可能性不大。
興證固收分析認為,穩增長訴求下,2023 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下達,額度有望超過 1.46 萬億元。根據監管部門要求,提前批額度的項目于今年 10 月 25 日前上報,明年 1 月啟動發行。考慮到明年仍面臨較大的疫情反復和經濟下行壓力,明年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或仍將繼續保持高位,且發行節奏大概率維持前置態勢。
對于銀行自營等機構來說,當前地方債依然有一定配置價值以 10 年期地方債為例,2020 年以來地方債發行利率相較于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利差穩定在 25BP 左右,但自 2022 年以來利差有所下移,11 月利差已降至 11BP。綜合地方債流動性和各機構配置的實際收益率水平,對于銀行自營、保險、券商自營等機構來說,當前地方債依然有一定配置價值。
Wind 用戶在金融終端輸入
ESG(WindESG評級)
海量透明數據深度剖析上市公司 ESG 基本面
指標接軌國際,突出中國特色
風險層層穿透,爭議及時預警